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文|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实验室新闻» 新闻快讯
中国(吉林)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防治高峰论坛暨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 2022-11-08  

中国(吉林)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防治高峰论坛暨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业委员会年会于2022年11月2—4日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线下线上同时举行。本次会议为第四届东北亚(吉林)安全应急产业博览会的分论坛之一,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东北亚(吉林)安全应急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吉林应急管理学院、吉林省弘继安全应急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科技创新中心承办。

学术年会开幕式于11月3日上午举行,开幕式由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张继权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院士代表学会致开大会幕辞。他表示,在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面前,中国地理学会的同仁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时代赋予的新机遇和新使命;专业委员会应该团结带领广大的会员、专业委员会的成员积极发挥着学科的优势,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防灾减灾做出更大的贡献。专委会主任史培军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常青副校长、长春工程学院胡明书记及延边大学朱卫红副校长分别代表会议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致辞。

学术年会开幕式现场

大会特邀了5位专家作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崔鹏院士阐述了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运动过程,并介绍了基于动力模拟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预警平台与应用示范。随后,北京师范大学史培军教授从地理学视角出发阐述了灾害风险科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吴绍洪研究员从灾害韧性的角度切入,对韧弹性的社会建设做出展望。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程晓陶教授级高工基于“7.20”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中水利工程调度的具体案例,剖析了水利工程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升抵御灾害的韧性。最后,青海师范大学高原能源产业与生态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姜璐教授以青海省为具体案例,讨论碳排放风险评估与防范研究的最新进展。除上述特邀报告外,大会还特别邀请了南京大学翟国方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温家洪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任福民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何春阳教授和方伟华教授做大会主旨报告。

        本届学术年会设置了6个教师平行分会场及3个研究生平行分会场。在分会场报告阶段,各分会场主题多样、视角各异,分别就当前热点问题如“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城市灾害与韧性社会”进行报告。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及归因,以及对金融业带来的冲击与风险在分会场中也被充分讨论。此外,考虑到区域差异性,对重点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海岸带地区的特有风险的时空特征进行评价,并充分讨论灾害监测与预测方法及防御范式。针对日益增多的跨境灾害以国际风险,在分会场中也进行专题研讨。研究生平行分会场进行了优秀学术报告评选活动。经过长达3小时的角逐,最终由北京师范大学刘轶青、华东师范大学单薪蒙、福建师范大学徐婉灵和北京师范大学战宁获得优胜。

专题分会场现场

        11月2日晚,专委会召开了2022年度工作会议。会议听取了专委会秘书处的年度工作汇报,审议了第三届学术年会的筹备情况,并就2023和2024年度的工作会议和学术年会举办地进行了讨论。经过自主申报、公开讨论和评审投票,最终决定:1)2023年度由宁夏大学主办专委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会后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召开专委会2023年度工作会议。2)2024年度由福建师范大学承办专委会第五届学术年会,并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专委会2024年度工作会议。

专委会2022年度工作会场现场

11月4日,学术年会圆满落幕。本届会议共有师生70余人进行报告,线上线下参会人数达1800余人次。本次论坛高度契合了时代命题,凝聚了国内灾害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力量,推进了国家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方面的学术交流平台的搭建。与会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们对本次学术年会予以高度评价,并坚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此次大会必将对我国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