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主任——效存德教授
效存德,男,1969年9月生,甘肃定西人,博士。199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1992年于中国科学院冰川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997年10月以硕博连读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2004年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2003年在美国缅因大学气候变化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07年9月-10月在法国原子能机构、法国科学院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做访问学者。曾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系统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获世界气象组织(WMO)青年科学家研究奖,国家海洋局科技创新一等奖;获“中央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目前主要从事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
主要国际学术任职包括国际冰冻圈科学协会(IUGG/IACS)副主席、国际南极科学委员会(SCAR)南极与全球气候系统(AGCS)计划科学指导组(SC)成员、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气候与冰冻圈计划(CliC)科学委员会(SSG)成员、世界气象组织(WMO)气候学委员会(CCI)成员、IUGG/IAMAS极地气象委员会成员、IPCC AR5章主审、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秘书长、中国第四纪研究会理事、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变化委员会理事、中国海洋学会极地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海洋与湖沼学会气候委员会副主任、《第四纪研究》编委、《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委、《冰川冻土》编委、《Science of Cold and Arid Regions》编委,等。
主要学术成就如下:1. 通过“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徒步)取得的系统科研成果,为中国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提供了重要的前期基础;2. 建立了中国南极中山站至冰盖顶点Dome A的气-雪-冰界面过程完整监测断面;通过人类首次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 A —的考察与研究成果,启动了在Dome A开展深冰芯的科学计划,为国际冰冻圈科学界所瞩目;并为3年后在Dome A建立中国南极昆仑站奠定了基础,拓展了中国的极地权益;3. 通过国际合作,在格陵兰冰盖钻透 NEEM冰芯,首次成功重建了末次间冰期格陵兰冰盖规模和气候,成果联名发表于Nature; 4.担任多个国际冰冻圈领域的科学组织领导和成员,推动了中国冰冻圈科学研究与国际冰冻圈科学的接轨,并在冰冻圈科学的体系化方面开展了理论探索研究。
已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