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第三会议室(314室)召开了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安芷生院士主持会议,田均良研究员、傅伯杰研究员、宋长青研究员、刘宝元教授、张大勇教授、史培军教授、彭长辉教授、董文杰教授、李晓兵教授、邹学勇教授、顾卫教授、龚道溢教授、陈晋教授等以及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处周文能处长、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明炬处长及北京师范大学科技处高尚玉处长、戴杰副处长,以及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和管理骨干成员共约40人出席了会议。
首先由实验室主任史培军教授作《2009年度工作进展报告》和《2005-2009年实验室工作总结报告》。《2009年度工作进展报告》简要介绍了2009年度实验室建设进展,包括人员梯队、科研成果、实验条件以及开放合作等情况。《2005-2009年实验室工作总结报告》是实验室2005~2009年度科研情况总结,同时介绍了实验室的迎评准备工作。
学术委员会在听取报告、审阅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意见:
1、明确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和意义,在实验室定位和研究方向上要有主线及内在逻辑关系,最好用框图展示;
2、重点介绍主体方向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和地位,说明实验室的相关软硬件建设与实验室研究方向之间的关系;
3、主任报告的研究成果及各方向的研究成果在表述上要有区别,成果即包含基础研究工作、也要强调应用及社会服务成效;
4、在人才队伍上培养上,要着重介绍团队的组建,以及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
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处周文能处长指出要正确认识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评估是一种管理的手段,是为了推动工作发展。在评估中“实力是根本,表述是关键”;在人才队伍上,主要看过去和未来,即过去的工作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要有好的团队。2008年科技部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进行了修订,有了从数量到质量,定性到定量的转变,这在评估的准备上要引起注意。
会议第三部分,学术委员会听取了实验室8个团队负责人的研究成果汇报,提出4个标志性成果框架,希望尽快组织修改,亟待完善。
本次学术会议凝练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明确了当前的工作任务,指出评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鉴于评估申请书很快上报,希望实验室既要重视主体研究方向的体现,标志性成果的充分展示,也要进一步核准数据,确保评估申请书的准确性、真实性、全面性和特色性,希望实验室努力在评估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