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7日,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2011级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新生大约50余人,在相关老师的带队下,参观了房山综合实验基地。
到达房山综合实验基地后,在基地大门内的介绍展板前,基地负责老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整个房山实验基地的建设历程和组成结构,基地主要包括风沙环境与工程实验室、土壤侵蚀模拟实验室、水旱灾害模拟实验室和中药资源种植试验地等四个部分。
在张峰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首先参观了风沙环境与工程实验室,在风洞实验室大厅内,张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大风洞的总体组成结构和功能情况,然后在大风洞的第二扩散段处,大家现场感受了大风洞运转后从风洞试验段吹出的风;在大风洞控制室,大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大风洞各控制电脑的控制部分及系统功能,另外从墙上挂的展板上,同学们了解了风沙环境与工程实验室开展的一系列风沙运动与风沙灾害的相关科研项目以及课题取得的成果。穿过大风洞控制室,同学们来到了隔壁的小风洞实验大厅,在小风洞内有学生正在铺设实验模型,张老师结合这个为大家讲解了小风洞的结构组成和实验用途等。
随后,同学们在高晓飞老师的带领下,对人工模拟降雨大厅进行了参观。在大厅外,高老师首先对于降雨的一些基本问题向大家做了询问和解答,进入大厅后,又对室内大型降雨机和野外小型降雨机的原理和用途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讲解完后,高老师开启了降雨机,为大家演示了一下降雨机的工作过程,开动降雨机后,只见雨点规律地降落在地面,同学们无不赞叹人工模拟技术的先进;紧接着,高老师又带着大家参观了土壤可蚀性径流小区,这些小区坡度都是5°,主要有中国五个土壤较易侵蚀地区的不同土壤,用来比较各种土壤类型在相同自然降雨条件下的侵蚀程度和速率。此外,大家还了解了房山实验基地气象园的基本情况和仪器配置。
接着,同学们在吴吉东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水旱灾害模拟实验室。在温室大棚内,吴老师讲解了大棚的构造及其内部温度、湿度和光热可控可调的特点,另外,在大棚内的展板前,同学们了解了水旱灾害模拟实验室开展的实验情况和实验结果等。此外,吴老师还介绍了道路边坡生态恢复技术模拟实验和温室大棚南侧的水分控制作物栽培池的相关实验。
|
合影照片 |
同学们随后还参观了中药资源种植试验地和房山综合实验基地的科研综合楼,对实验基地的住宿、餐饮、办公等条件也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最后,师生们在科研综合楼前集体合影留念。夕阳西下,同学们意犹未尽的踏上了返校的归程。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