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文|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实验室新闻» 新闻快讯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重点城镇化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优化体系”科考分队顺利完成2022年考察工作
发布时间: 2022-09-05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四“生态安全屏障优化体系”下属的“重点城镇化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优化体系”科考分队于2022725日至812日顺利开展了青藏高原重点城镇化流域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考察工作。


青藏高原重点城镇化流域和本次考察主要路线



次考察任务由北京师范大学何春阳教授、田玉强教授、刘志锋副教授和青海师范大学陈克龙教授统一组织,分成青藏高原重点城市化流域考察 湟水流域与黑河流域中上游水质土壤植被考察”和“环青海湖流域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野外调查”三个小队同时进行,共有5名老师和40名学生参加。



科考队员合影



青藏高原重点城市化流域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山南市、林芝市当雄县以及青海省的西宁市、海东市、格尔木市、门源县和贵德县进行了全面考察通过城市梯度的光污染测量,拉萨、山南、林芝、格尔木、西宁和海东获取了66个点位的光污染实测数据,以验证卫星遥感数据可靠性。通过问卷访谈,获取204份有关重点城镇化地区居民对生态环境状况的感知和居民福祉状况的有效问卷通过实地观测与遥感解译相结合,获取了重点城镇化地区326点位的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同时,科考小队考察青藏高原国家公园建设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的实施效果。


科考队在拉萨河流域和湟水流域开展问卷调查、光污染测量和土地利用/覆盖调查


青藏高原重点城市化流域考察”小队在林芝考察合影

湟水流域与黑河流域中上游水质土壤植被考察”小队对湟水流域的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黑河流域的张掖市黄河流域的共和县进行了考察。通过实地观测,识别了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光伏新能源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同时,了解了各地采取的退耕还林还草、建设高标准农田、矿山修复等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的实施效果在西宁市火烧沟、大有山村、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黑泉水库上游)、祁连县227国道沿线等区域,对流域内植被进行种类、盖度、叶面积指数的调查工作主要工作包括对样点周边环境的考察、使用LAI-2200等仪器测定并记录植被叶面积指数与盖度采集样点32个,包括14种植被类型。

科考小队开展植被盖度和叶面积指数调查工作

河西学院孔东升教授带领科考小队成员考察张掖市供水工程和山水林田湖草建设工程

“环青海湖流域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野外调查”小队根据计划分为植被监测、普氏原监测、水鸟监测和遥感监测四个小组开展科考工作。植被监测小组在青海湖周边选择了281 m2的样地,基本涵盖了该地区所有植被类型。小组成员记录了植被样地的类型、生物量等数据,并调查其植被变化的各类影响因素。普氏原羚监测组成员开车、步行相结合,走固定样线、样点,利用望远镜等工具,对普氏原种群数量、分布、栖息地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生存状态和人类干扰因素。观测总面积为490.39 km2,其中保护区内观测区域面积138.42 km2,保护区外观测区域面积351.97 km2。水鸟监测小组则在环湖区域设置了24个水鸟观测样地,分布于甘子河湿地、布哈河口等地区,对水鸟种类、种群数量等生存状况指标进行了考察。并按栖息地类型生境类型保护区功能区干扰类型和强度进行了记录。遥感监测小组遥感监测利用3S技术和实地调研在11个航测起飞点进行航测20余次,现已完成青海湖北面,鸟岛附近以及二郎剑部分区域等地区的航测,为获取青海湖湖域水域边界的范围变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科考队开展环青海湖流域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工作






“环青海湖流域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野外调查”小队在青海湖鸟岛实验站合影

为了加强北京师范大学与青海师范大学之间的学术交流,所有科考队成员一同前往青海湖鸟岛实验站和共和县江西沟参观青海师范大学布设的涡度相关定位观测实验设备、降水格局和增温控制实验设备,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全体科考成员在青海湖鸟岛实验站合影

全体科考成员在江西沟参观定位观测实验设备

此次科考历时18天,总行程1.3万公里,各科考小队克服了在高原上的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科考任务。在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青藏高原正在经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这一过程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包括自然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空气污染和水质恶化等,对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构成了威胁。在重点城镇化地区开展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优化科学考察研究,提出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综合优化方案,对协调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刘志锋、陈真、李磊、何可人、何春阳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