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公布了2022年第一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结果,其中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申报的“生态系统碳收支物联网监测核心设备研制与示范”项目顺利通过评审,实验室刘绍民教授团队承担该项目的课题一“生态系统气体碳通量监测设备研制与示范”的任务,获批经费715万(财政专项资金425万,自筹290万),执行期为2023年1月至2026年12月,课题主持人是徐同仁教授,由徐自为高工等负责实施,课题参加单位还包括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北京雨根科技有限公司。
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八)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明确指出“加强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 生态系统碳源汇及其相关碳收支过程的自动化与物联网智能监测势在必行。涡动协方差方法可直接测量生态系统-大气间CO2 湍流交换量,而我国碳通量监测设备长期受制于国外仪器公司,存在技术禁运、贸易壁垒、维修费用昂贵且周期长以及数据安全等难题,亟需监测设备和技术自主创新,推进监测设备国产化与产业发展。该课题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国家双碳目标生态系统碳源汇监测的重大科技需求,研制开路、闭路CO2 涡动协方差系统,实现CO2湍流通量的全天候测量,解决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净CO2交换量自动、连续观测的需求,服务于我国生态系统碳源汇及其碳收支过程评估。相关成果可以推广应用到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以及其它国内相关部门类似的野外台站。
开路、闭路CO2 涡动协方差系统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