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甘晓)记者从日前举行的香山科学会议第542次学术讨论会上获悉,中国科学家计划集合地基、机载及星载遥感等重大基础设施,对大气污染物进行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全方位立体监测,为全面掌握大气污染状况和环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当 前,我国可持续发展正面临复合性、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安光所”)研究员刘文清指出:“应尽快 发展大气立体探测技术,来满足科学研究中高灵敏、高分辨时空分布、多组分排放、跨区域传输、过程演变等方面的监测需求。”
近年来,安光所等科研机构构建了我国首个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系统,获取了大量实验区大气污染高分辨时空变化信息,弥补了常规业务监测网络在监测手段、内容和范围上的不足。
在 地基遥感监测方面,安光所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主动、被动差分光学吸收光谱学技术,实现了大气环境一次污染物、自由基及有毒有害气体等多种成分的快速在线探 测。同时,借助飞艇、飞机、气球等的机载遥测实验系统则让科学家了解大气不同高度的物理化学过程。此外,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全球覆盖、快速、大信息量等特 点,也受到了科学家们的青睐。
作为此次会议执行主席,刘文清表示:“我国自主研发的监测技术和设备与大气环境污染形成过程监测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如监测技术和项目偏少,难以全面评价大气复合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而针对重霾污染形成机理研究的监测技术和手段也显不足。
对此,专家建议,现阶段亟须尽快突破关键技术,构建立体观测技术体系。同时,建设“灰霾及其前体物立体监测网络”,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更多阅读
《中国科学报》 (2015-10-28 第4版 综合)
信息来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0/329496.shtm [2015-10-30]
摘编人:孙晓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