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获悉,第二次青藏科考“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与优化体系”科考分队在深入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他们成功揭示了地面仪器监测在估算青藏高原实际降水量时存在严重低估问题,并对导致低估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从而为改进降水监测方案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成为了水循环研究的关键区域。降水作为水循环的核心要素,其准确估算对于科学开展水资源管理、水循环研究以及水灾害防控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科考分队的研究却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传统地面仪器监测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估算中存在显著的低估现象。
研究显示,青藏高原的实际蒸散发量远大于地面仪器监测所得的降水量,河川径流系数普遍偏高,且从冰芯中重建的雪水量也显著高于同期器测降水量。这一系列发现充分表明,传统的地面仪器监测在青藏高原地区对降水量的估算存在明显的不足。
为了深入探究降水低估的原因,科考分队从器测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他们发现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过程中雪的比例较高,且常伴有强风。在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下,传统地面监测仪器的设计往往无法适应,易形成上托气流,阻碍雨滴或雪花进入仪器,从而导致降水量被低估。其次,青藏高原地形复杂多变,气象站点通常难以全面反映所在网格单元的整体降水特征,这也进一步影响了降水估算的准确性。
针对这些问题,科考分队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他们建议,创新仪器设计,提高其在强风、降雪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测量精度;优化站点布局,增加站点密度,以更全面地反映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特征;此外,还应加强空间优化,利用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降水估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据了解,此次研究不仅揭示了青藏高原水循环变化的重要特征,还为改进降水监测方案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作者:杨宇航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4/6/11 17:10:34